清单
属性
名字 | 描述 | 可选的 | 可选的参数值 | 起始支持版本 |
---|---|---|---|---|
uuid | 请参见 资源属性 | 0.6 | ||
name | 请参见 资源属性 | 0.6 | ||
description | 请参见 资源属性 | 是 | 0.6 | |
zoneUuid | 所在区域的uuid。请参见 zone | 0.6 | ||
clusterUuid | 父集群的uuid。 请参见 cluster | 0.6 | ||
managementIp | 请参见 management ip | 0.6 | ||
hypervisorType | 请参见 cluster hypervisor type | 0.6 | ||
state | 请参见 state |
|
0.6 | |
status | 请参见 status |
|
0.6 | |
createDate | 请参见 资源属性 | 0.6 | ||
lastOpDate | 请参见 资源属性 | 0.6 | ||
userTags | 用户标签,请参见 创建用户标签(CreateUserTag) | 是 | 0.6 | |
systemTags | 系统标签, 请参见 创建系统标签(CreateSystemTag) | 是 | 0.6 | |
cpuNum | VCPU数目, 请参见 CPU capacity | 0.6 | ||
cpuSockets | 0.6 | |||
availableCpuCapacity | 0.6 | |||
availableMemoryCapacity | 0.6 | |||
totalCpuCapacity | 0.6 | |||
totalMemoryCapacity | 0.6 |
示例
{
"inventories": {
"availableCpuCapacity": 37,
"availableMemoryCapacity": 4965064704,
"clusterUuid": "967a353c2893409dab9312cf3033a98c",
"cpuNum": 4,
"cpuSockets": 1,
"createDate": "Oct 30, 2017 3:02:06 PM",
"description": "",
"hypervisorType": "KVM",
"lastOpDate": "Oct 31, 2017 10:41:19 AM",
"managementIp": "10.0.146.122",
"name": "Host-1",
"sshPort": 22,
"state": "Enabled",
"status": "Connected",
"totalCpuCapacity": 40,
"totalMemoryCapacity": 8186290176,
"username": "root",
"uuid": "a4049fd68e1b487f8f91786d17ad37e1",
"zoneUuid": "e59b71e99d8a4ea1952b578388b8cd1d"
}
}
管理IP(Management IP)
ZStack管理节点(ZStack management
nodes)使用管理IP访问主机操作系统(虚拟机管理系统);根据虚拟机管理系统类型的不同,可以有或者没有管理IP。
- 例如, 在VMWare中,访问ESXi主机的官方途径是使用VCenter服务器(VCenter Server);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使用管理IP的必要;
- 然而,在KVM主机中,ZStack需要通过管理IP来部署代理程序(agent)到Linux操作系统中。
管理网络(Management Network)
用于管理控制对应的物理资源,例如物理主机、镜像服务器、主存储等需提供IP进行访问的资源时使用的网络。
- 由于管理节点需要通过管理网络发送命令到物理主机和其他的装置,运行ZStack管理节点的Linux服务器必须能够访问管理网络。
- 涉及到特殊应用虚拟机(appliance VMs)时,将使用管理网络,在ZStack当前版本中这个特殊应用虚拟机是云路由设备或VPC路由器。
可用状态(State)
物理主机有三种可用状态:
- Enabled:
该状态下,允许在该物理主机上创建、启动云主机或迁移云主机到该物理主机上。
- Disabled:
该状态下,不允许在该物理主机上创建、启动云主机或迁移云主机到该物理主机上。
- Maintenance:
该状态表明该物理主机在维护状态中。
物理主机的可用状态转换图如Figure 1所示:

维护模式(Maintenance Mode)
当管理员需要实施一些维护工作时可以将物理主机设置为维护模式。例如,安装更多的内存。当主机在维护模式中,不管是API操作还是ZStack内部任务都不会再在物理主机上执行任何操作。也就是说,类似启动云主机(API),停止云主机(API),挂载主存储(内部)的任务都不能在该物理主机上进行。ZStack将维护模式设计为两个可用模式:
PreMaintenance和Maintenance。主机进入维护模式的顺序如下:
- 改变host的可用状态为PreMaintenance。在这个阶段,ZStack会尝试将所有运行在该物理主机上的云主机迁移到其他合适的物理主机上。如果迁移失败,ZStack将停止这些云主机。
- 当所有云主机都被迁移或者停止后,ZStack会将物理主机的可用状态改变为Maintenance。这时,管理员可以开始在物理主机上实施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结束后,管理员可以通过将物理主机设置为Enabled或Disabled,以使物理主机退出维护模式。
连接状态(Status)
连接状态反映了物理主机和管理节点之间命令通道(command channel)的状态。命令通道是ZStack管理节点和物理主机通信并知会其执行操作的途径。
- 例如, 在KVM管理节点中,命令通道是ZStack管理节点和运行在物理主机上的Python代理(agents)之间的HTTP连接;
- 在VMWare管理节点中, 命令通道是VCenter服务器和 ESXi主机之间的连接。
物理主机有三种连接状态:
- Connecting:
在这种状态时,一个ZStack管理节点正在尝试建立自己和物理主机之间的命令通道。这时还不能在物理主机上执行任何操作。
- Connected:
在这种状态时,ZStack管理节点和物理主机之间的命令通道已经被成功建立。可以在物理主机上执行操作,只有在这个状态下物理主机才能创建和启动云主机。
- Disconnected:
在这种状态时,ZStack管理节点和物理主机之间的命令通道丢失。这时不能在物理主机上执行任何操作。
在ZStack管理节点启动过程中会开始和管理的物理主机建立命令通道:
- 在这个阶段,物理主机的状态是Connecting;
- 命令通道建立完成后,物理主机的连接状态会变为Connected;
- 如果管理节点建立命令通道失败, 或者之后某个时候命令通道丢失了,命令通道所对应的物理主机连接状态会变为Disconnected;
- ZStack管理节点会周期性的向物理主机发送ping命令(ping commands)以检查命令通道的健康状态;一旦某个物理主机响应失败,或者ping命令超时,物理主机的连接状态就会变为Disconnected。
物理主机的连接状态转换图如Figure 2所示:

可用状态(State)和连接状态(Status)
可用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可用状态代表了管理员针对物理主机的意愿,而连接状态代表了物理主机的通信状况。